二次供水箱清洗是確保居民用水安全的重要環節。以下是一份詳細的二次供水箱清洗指南:
確定清洗時間:清洗前需告示停水,通知清洗所需要的時間和停水時間,便于用戶做好貯水準備。
了解水箱情況:掌握水箱的數量、材質、蓄水噸位、通電部位以及清洗所需的人力、物力與設備。
準備清洗工具:準備好所需的機電工具、清洗工具、消毒工具及消毒藥物。
個人防護:清洗人員應穿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如手套、護目鏡、口罩和清洗工作服等。
關閉閥門:關閉與水箱相關的主要供水閥門,確保斷水。
排空水箱:打開水箱的排水閥門,將現有的水排空。如果水箱上有進水閥門,也應關閉。
清理內部:
進入水箱前,先檢查周圍環境,確保無污染物。
使用刷子或磨料海綿等工具,清潔水箱內部的污垢、沉積物、水泡、污漬、泥沙等。特別注意清潔水箱的底部、壁面和進出水口。
清理過程中,可以使用清水沖洗水箱內部,直至水流清澈。
消毒處理:
使用適當的消毒劑對水箱進行消毒。根據所選消毒劑的說明,按比例將其加入水箱,并確保均勻分布。
讓消毒劑在水箱內充分混合,并接觸水箱內的表面,根據消毒劑的指示時間保持一段時間。
消毒結束后,排空消毒劑,并使用清水對水箱進行充分沖洗,確保將消毒劑徹底清除。
檢查與維護:
檢查水箱和相關管道的狀態,確保沒有損壞或泄漏。
清理進出水口和排水閥門,并確保它們正常運作。如有必要,更換損壞的零件。
水質檢測:清洗消毒完成后,應對水質進行檢測,確保達到國家飲用水安全衛生質量標準要求。
恢復供水:在確認水箱清洗完畢且設備正常后,打開與水箱相關的主要供水閥門,使水流恢復正常。
記錄存檔:清洗過程應做好詳細記錄,包括清洗時間、人員、消毒劑使用情況、水質檢測結果等,并存檔備查。
根據《城市供水水質管理規定》和《二次供水設施衛生規范》,二次供水管理單位應建立水質管理制度,并定期進行常規檢測和對各類儲水設施清洗消毒。一般來說,每半年至一年應進行一次全面的清洗消毒工作。具體清洗頻率可根據當地水質情況和二次供水設施的使用狀況進行調整。
為確保清洗效果和安全性,建議委托具有專業資質和經驗的二次供水設施清洗維護服務企業進行清洗工作。這些企業通常擁有先進的清洗設備和專業的清洗團隊,能夠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清洗服務。
在清洗過程中,應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消毒劑的選擇和使用應符合相關標準和規范,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清洗后應及時恢復供水,并通知用戶做好用水準備。
定期對二次供水設施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其正常運行和供水安全。
通過以上步驟和注意事項的嚴格執行,可以確保二次供水箱的清洗工作達到預期的效果,為居民提供安全、衛生的飲用水。